青海简介及历史

青海是中国西北部的重要省份,其历史与地理特征紧密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1.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北接甘肃省,东邻四川省,西北连新疆,南依西藏,是连接四大高原的枢纽。

  2. 面积与地形

    总面积约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十三分之一,地形以盆地、高山、河谷相间为主,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贯穿其中,柴达木盆地是著名的内陆盐湖。

  3. 气候与资源

    年平均气温-4℃至12℃,属高寒气候,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石油)和生物多样性。

二、历史沿革

  1. 远古时期

    数万年前有古人类活动痕迹,旧石器与新石器文化并存,是羌族等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2. 秦汉至南北朝

    • 秦汉 :汉武帝设立西海郡,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加强控制,赵充国屯田促进汉文化融合。

    • 三国至南北朝 :吐谷浑国建立,开辟丝绸之路南线,但被吐蕃取代。

  3. 唐宋元明清

    • 唐宋 :属吐蕃统治,文化交流频繁。

    • 元朝 :纳入宣政院管辖,藏传佛教传播。

    • 明朝 :属朵甘都司,设立西宁州,茶马贸易兴盛。

    • 清朝 :初设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省名固定。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 行政区划 :现辖1个地级市(西宁)、6个自治州、27个县,总面积72.1万平方公里。

  • 人口 :截至2024年,常住人口约593万人,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

四、文化与社会

  • 多民族融合 :汉、藏、回、蒙古等民族长期共居,形成独特文化,如藏传佛教、青海湖文化。

  • 经济特色 :以高原农牧业、盐业为基础,近年发展清洁能源、旅游业。

五、地理标志与旅游资源

  • 自然与人文景观 :三江源、可可西里、茶卡盐湖等世界级景点,塔尔寺、孟达林区等历史遗迹。

  • 候鸟栖息地 :每年吸引约10万只候鸟,形成亚洲罕见生态景观。

青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资源,成为中国西部发展的重要支柱,兼具生态保护与经济潜力的双重价值。

本文《青海简介及历史》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910257.html

相关推荐

介绍青海的作文5000字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是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以下从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为您全面介绍青海的魅力。 一、青海的地理特点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青海的标志性地理景观,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二、青海的历史文化 青海历史悠久

2025-05-10 高考

青海历史文化的旅游介绍词

青海历史文化的旅游介绍词可围绕以下核心景点展开,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青海湖(西海) 历史渊源 :古称“西海”,藏语“错温布”,蒙古语“库库若尔”,意为“青色湖”或“蓝色海洋”。 文化传说 :蒙古语名称源于古代部落首领“库库卓尔”(团结之神)的传说,象征民族融合与和平。 二、北禅寺(土楼山) 建筑特色 :依丹霞地貌建造,以“九窟十八洞”著称,现存晚唐至宋元时期的壁画

2025-05-10 高考

青海十大历史名人

青海历史名人涵盖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多个领域,以下为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的代表性人物: 一、政治与军事领域 无弋爰剑 战国初期羌人首领,出生于青海锡支河,被秦俘为奴隶后逃至河湟地区,传授耕种和畜牧知识,促进当地发展,被羌人尊为“无弋”,其子孙形成重要羌族部落。 秃发乌孤 十六国时期南梁开国君主,青海历史上唯一皇帝,出身河西鲜卑部落,建立国家后因意外去世。 韩遂 东汉末年名将,凉州金城郡人

2025-05-10 高考

青海省民俗文化

​​青海省民俗文化是多元民族交融的活态瑰宝,以社火、花儿会、非遗技艺为核心亮点,兼具历史深度与地域独特性​ ​。其社火表演被誉为“河湟文化名片”,土族於菟、马背藏戏等非遗项目更以原生态魅力吸引全球目光,而“风搅雪”花儿会则完美诠释了多语言文化的和谐共生。 青海社火是年节庆典的灵魂,从腊月排练到正月巡演,涵盖高跷、秧歌、龙狮等表演形式,角色如耿金花、玳瓒公主已成为文化“顶流”。鲁沙尔高跷

2025-05-10 高考

青海民俗文化书籍

青海民俗文化书籍主要包括《青海民俗志》及相关配套读物,以下是核心信息整合: 《青海民俗志》 出版信息 :由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托青海民俗学会编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共4册,近150万字。 内容结构 :涵盖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口承民俗、特色民俗等8编,系统梳理了青海汉族与少数民族民俗(如藏族《格萨尔》、土族纳顿、蒙古族那达慕等)及农耕与游牧民俗。 权威性

2025-05-10 高考

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民俗文化作文800字的核心在于挖掘身边的传统习俗 ,通过生动细节描写 和文化内涵分析 展现民族精神传承。亮点 包括节日仪式(如春节饺子、元宵灯会)、地域特色活动(如湛江爬刀梯、蒙古族烤全羊)以及饮食文化(凉茶、月见团子)的深度解读。 节日习俗的象征意义 春节包饺子源于张仲景“祛寒饺耳”的传说,寓意驱邪避寒;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灯火盛会,则象征光明与团圆。不同民族如蒙古族的“手把肉”和守岁习俗

2025-05-10 高考

青海的风俗文化作文

关于青海的风俗文化,可以从自然与人文两个维度进行综合描述,以下是分点整理: 一、自然与生态特色 青海湖的传说与生态 青海湖是青海的标志性景观,传说与王昭君有关。湖中仅存湟鱼,生长缓慢,是高原生态的象征。 气候条件严酷,年平均温度仅9.6℃,夏季水温16℃,湖水含盐量极高,形成独特生态系统。 高原风光与民俗融合 青海湖周边与草原、雪山交织,形成“高原大美”景观。藏族等民族将经幡、转经筒融入自然景观

2025-05-10 高考

青海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青海家乡风俗作文 一、自然与人文景观 青海,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土地,以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不仅是地理奇观,更是文化象征。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形成“高原明珠”的美誉。 青海的民俗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例如,昆仑山、三江源等神话元素融入民间传说,成为文化符号。塔尔寺作为藏传佛教重要寺庙,每年吸引信众朝拜,形成独特宗教景观。 二

2025-05-10 高考

青海的风俗作文600字

青海的风俗作文 一、多元文化交融的民俗特色 青海,作为中国西北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民俗文化呈现出藏族、回族、土族等多元交融的独特风貌。这种交融既保留了各民族的传统,又形成了新的文化符号。 1. 藏族民俗的核心元素 藏族是青海分布最广的民族,其民俗以宗教信仰和节日活动为特色。每年孟夏,信众会聚集在塔尔寺晒佛,僧众诵经,信众顶礼,形成“香烟缭绕,经幡蔽日”的神圣场景。六月会盟时

2025-05-10 高考

甘肃民俗文化介绍

甘肃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多样性著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拥有独特的非遗资源,还通过多样化的民俗活动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甘肃民俗文化的特点 甘肃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涵盖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习俗到现代的非遗传承,甘肃民俗文化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例如,凉州攻鼓子、庆阳香包刺绣等非遗项目,不仅体现了甘肃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2025-05-10 高考

青海历史文化简介

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积淀, 多元民族交融 与 丝路文化枢纽 是其最鲜明的两大特色。 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彩陶文化,见证了汉羌争锋、吐谷浑兴衰,更因唐蕃古道和茶马贸易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桥梁。 1. 远古文明与羌人足迹 青海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证明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数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技艺尤为突出。先秦时期,羌人在此游牧,商周时代与中原王朝既有战争也有贸易往来

2025-05-10 高考

青海历史文化心得

青海的历史文化心得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涵盖历史沿革、文化特色、保护传承及现代发展: 历史沿革与多元交融 青海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是羌笛声声、汉唐烽火、元明清乐章交织的文明摇篮。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如丝绸、茶叶等商品在此流通。 文化特色与宗教遗产 藏文化 :塔尔寺等古迹保存完整,是藏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宗教信仰与建筑艺术的融合。 多元民族文化 :藏、蒙古

2025-05-10 高考

青海由来和历史简介

青海的由来和历史可概括如下: 一、名称由来 自然地理基础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湖水在古代被称为“西海”“仙海”“鲜海”等,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西北魏拓跋焘于公元439年改西平郡为“鄯州”,后因避讳简化为“西平”,“青海”作为名称逐渐固定。 行政区划演变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青海省,省名沿用至今。 二、历史沿革 远古至先秦时期 羌人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夏代称“西羌”,以畜牧业为主。

2025-05-10 高考

青海非遗刺绣有哪些

青海非遗刺绣种类丰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主要包含以下代表性技艺: 一、代表性刺绣种类 河湟刺绣 以平绣为主,融合盘绣、拉锈、网绣等技法,题材涵盖人物、动植物、几何图案等,如丹凤朝阳、牡丹纹样,色彩对比强烈,古朴典雅。 土族盘绣 互助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两针两线”独特针法,以艳丽色彩和古朴图案展现土族文化,是土族妇女一生必修的技艺。 湟中堆绣 以剪、堆技法塑造形象,历史可追溯至唐代

2025-05-10 高考

青海历史文化特色

青海历史文化特色丰富多元,以多民族交融、藏传佛教文化、丝绸之路节点和独特自然人文景观为核心亮点 ,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 青海是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并存,中原儒释道文化与草原萨满文化相互影响,孕育了河湟文化、昆仑文化等地域文化分支。 藏传佛教的深厚影响 作为藏传佛教重要传播中心

2025-05-10 高考

青海的人文历史文化

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以其深厚的人文历史和多元文化著称。从历史遗迹到非遗技艺,青海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全面呈现青海的人文历史文化。 1. 历史遗迹与考古发现 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考古发现。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的重要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面条遗存,被誉为“世界最早的面条”

2025-05-10 高考

青海非遗文化有哪些手工艺

青海非遗文化的手工艺瑰宝丰富多元,​​以“青绣”体系(土族盘绣、撒拉族刺绣等)为核心​ ​,​​银铜器鎏金、藏毯织造、热贡艺术为特色​ ​,​​剪纸、皮影、农民画等为补充​ ​,形成高原独有的工艺生态。以下是代表性手工艺分类解析: ​​青绣艺术​ ​ 青海刺绣统称“青绣”,包含土族盘绣(螺旋纹样立体感强)、撒拉族“女儿绣”(色彩明艳)、贵南藏绣(宗教元素浓郁)等分支。绣娘以针线记录民族历史

2025-05-10 高考

青海非遗项目有哪些

青海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包括热贡艺术、土族盘绣、藏族唐卡、河湟皮影戏、花儿民歌等 ‌,展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热贡艺术 ‌:以黄南州同仁市为核心,涵盖唐卡、壁画、堆绣等宗教艺术形式,色彩艳丽、工艺精湛,被誉为“藏族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土族盘绣 ‌:互助县土族传统刺绣技艺,针法独特、图案立体,常用于服饰装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藏族唐卡

2025-05-10 高考

青海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青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代表性项目,涵盖传统技艺、音乐舞蹈、节庆习俗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主要类别及代表性项目: 一、传统技艺类 湟中堆绣 以家庭作坊传承的银铜器加工技艺,采用代代相传的工艺制作银器、铜器及鎏金饰品,历史可追溯数百年。 热贡艺术 西藏黄南藏族地区的唐卡绘画艺术,以细腻笔触和深刻内涵著称,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格萨(斯)尔 跨民族史诗

2025-05-10 高考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主要涵盖以下五大类,结合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名录信息整理如下: 一、传统音乐类 青海花儿 :大西北民歌代表,包含土族、回族、撒拉族等民族风格,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 藏族拉伊 :海南藏族自治州才合杰传承,属于格萨尔史诗相关音乐形式。 回族宴席曲 :海北藏族自治州马成海传承,体现回族饮食文化特色。 二、传统舞蹈类 锅庄舞(玉树卓舞)

2025-05-10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