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由来和历史可概括如下:
一、名称由来
-
自然地理基础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湖水在古代被称为“西海”“仙海”“鲜海”等,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西北魏拓跋焘于公元439年改西平郡为“鄯州”,后因避讳简化为“西平”,“青海”作为名称逐渐固定。
-
行政区划演变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青海省,省名沿用至今。
二、历史沿革
-
远古至先秦时期
- 羌人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夏代称“西羌”,以畜牧业为主。 - 殷商时期称“三危地”,西周时农业和牧业有所发展。
-
秦汉时期
- 西汉霍去病击败河西匈奴后,设令居塞并开通河西四郡。 - 汉武帝征讨河湟羌人,设立“护羌校尉”,赵充国平定先零羌后设金城属国,将青海东部纳入中原郡县体系。
-
三国至隋唐时期
- 曹魏、西晋、南北朝时,青海河湟地区先后属魏、凉、吐蕃控制。 - 唐朝前期大部分地区属陇右道,后吐蕃统一青海近200年。
-
宋元明清时期
- 宋朝属吐蕃;元朝归宣政院管辖。 - 明朝设朵甘都司等机构管理,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标志着“青海”作为省级行政区名的确立。
三、重要历史事件
- 汉武帝时期 :开通河西走廊,设立西平郡,奠定青海东部基础。- 北魏孝文帝 :改西平郡为“鄯州”,强化对青海的控制。- 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唐蕃文化交流,巩固吐蕃对青海的统治。- 清朝雍正改革 :调整行政机构,设立青海办事大臣。
四、文化与地理特征
- 多民族交融 :历史上藏、羌、回等民族在此交融,形成独特文化。- 地理优势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源头,被誉为“三江源”“中华水塔”。- 地形特征 :兼具高原、盆地、河谷相间地貌,昆仑山、祁连山为重要山脉。
总结
青海的名称源于自然地理特征,其历史演变与多民族迁徙、政权更迭密切相关。从古代羌人部落到现代省级行政区,青海始终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