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感染预防、子宫复旧监测及并发症防治。关键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定时按压宫底促进恶露排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同时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变化(超过月经量需立即报告)。
-
术后感染防控
- 伤口护理: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术后24小时更换一次,若渗液多需增加换药频率。观察红肿、渗液等感染征兆,配合医生使用抗生素。
- 泌尿道管理:留置导尿管期间每日消毒尿道口,拔管后4小时内需自主排尿,排尿困难者可通过热敷或听流水声刺激。
-
子宫恢复与出血监测
- 宫缩观察:术后每30分钟按压宫底一次,持续6小时,促进子宫收缩和血块排出。记录恶露颜色(鲜红→淡红→白色)、量及气味,异常出血提示胎盘残留或子宫收缩乏力。
- 药物干预:静脉滴注缩宫素加速宫缩,疼痛明显者可口服布洛芬类镇痛药。
-
并发症预防策略
- 血栓防治:术后6小时开始踝泵运动(勾脚背-绷脚尖循环),24小时后协助产妇床边站立。每日下肢按摩2次,每次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 肠粘连处理:术后6小时禁食,后逐步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米汤→粥类),避免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嚼口香糖刺激肠蠕动,48小时内未排气需报告医生。
-
生活与心理调适
- 活动指导:术后12小时可半卧位哺乳,24小时后尝试坐起。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按压腹部切口,减少张力性疼痛。
- 心理支持:通过母婴接触、音乐疗法缓解焦虑,解释疼痛原因及恢复阶段,增强治疗信心。
特别提示:术后42天内禁止性生活,恶露干净后复查子宫恢复情况。若出现发热(≥37.4℃)、切口渗液或突发性腹痛,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