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和自动调节存在本质区别,自我调节侧重个体对自身状态、行为等内部因素的管理,多依赖内部认知、情感和行为机制,与意识参与相关,能适应多种内部和外部需求,而自动调节强调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自动响应和调整,基于系统内置反馈机制与逻辑。
自我调节方面,它是机体三种调节方式之一,在生理上,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平衡,如血糖调节中,血糖升高时胰脏分泌胰岛素降血糖,血糖降低时副肾分泌副肾上腺素升血糖;面对外界侵害,身体会启动防御系统,如误食腐坏食物触发呕吐、腹泻,细菌入侵引发免疫系统杀菌等。体温调节也体现自身调节,气温骤降血管收缩、毛孔闭合减少散热,炎热时血管扩张、毛孔张开、汗腺分泌汗液散热。心理上,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亚过程。自我观察给行为提供信息和促进自我指导发展,受时间近似性、反馈信息等五种因素影响;自我判断为行为确立目标并与标准对比评价,自我标准建立需参考绝对、个人和社会参照标准;自我反应是评价后产生的内心体验,能增强对活动的兴趣和自我满足。
自动调节方面,它指系统或设备受外部变化干扰时,通过内部机制自动调整以适应或保持正常运行,基于内置反馈和逻辑,如传感器收集数据依预设规则调整。控制来源是系统内部逻辑。适应范围是使系统在特定条件下保持正常。
自我调节和自动调节区别明显,分别在人体生理心理和系统设备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解和区分它们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相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