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当时正值“文革”结束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初期,许多企业存在生产效率低、质量问题严重等问题。此后,国务院批准将每年9月定为全国质量月,旨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推动质量振兴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 起源背景
- 历史背景:1978年,中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在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亟需通过质量提升来推动经济发展。
- 启动时间:1978年8月31日,第一次全国质量月广播电视动员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标志着活动的正式启动。
2. 活动意义
- 提高质量意识: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 促进质量提升:推动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月活动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质量保障。
3. 历届主题与成效
- 主题变迁:自1978年以来,质量月活动每年围绕不同主题展开,例如“加强质量支撑,共建质量强国”等,体现了质量工作的时代要求。
- 成效显著:活动不仅推动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还促进了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为我国建设质量强国奠定了基础。
总结
全国质量月活动自1978年启动以来,已走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推动我国质量振兴的重要平台。未来,质量月活动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