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以科学发掘方法、殷墟考古成就和人才培养体系三大贡献奠定了学科基础。其开创的田野考古原则至今仍是行业标杆,更将中国信史向前推进数百年。
-
科学考古的开拓者
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成为首位独立开展科学考古的中国学者。他引入探方划分、地层记录等国际方法,确立“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的行业准则,打破传统古物收藏的陋习。1931年,他通过“后岗三叠层”发现仰韶、龙山与殷墟文化的叠压关系,首次构建中国史前文化的时间序列。 -
殷墟发掘的里程碑
1928-1937年,李济领导安阳殷墟15次发掘,出土甲骨文、青铜器、宫殿基址等,实证商王朝存在。这项世界级发现不仅推翻“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质疑,更推动国际学界承认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其团队绘制的精细器物图与发掘报告,至今仍是考古范本。 -
学科体系的构建者
他创建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培养夏鼐、张光直等顶尖学者,形成中国第一代考古团队。提出的“三点记载法”“文化人类学解释框架”等理论,成为学科核心方法论。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的设立,进一步延续其学术火种。
如今,中国考古已跻身世界前列,但李济倡导的实证精神与国际视野仍是学科灵魂。从三星堆到良渚,每项重大发现都在印证他当年的远见:唯有科学方法,才能唤醒沉睡的文明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