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转学必须转学籍,否则将导致“人籍分离”,影响升学考试、学历认证甚至未来就业政审。根据全国学籍管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籍随人走”原则,学籍需随学生实际就读学校同步转移,任何学校不得接收未办理学籍转接的学生。
-
学籍的核心作用
学籍是学生升学、考试、享受教育福利(如免费教材、资助金)的唯一合法依据。若学籍滞留原校,新学校无法为其建立学业档案,中考报名、毕业证发放等环节将受阻,甚至可能被认定为违规借读。 -
转学籍的强制性规定
全国电子学籍系统已实现联网,转学需通过系统发起申请,经双方学校及教育部门审核。跨省转学需额外提交户籍、学业证明,但流程同样需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下(如学校无空余学位),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转入公办校。 -
不转学籍的严重后果
- 升学受限:无法以正式生身份参加本地中考,部分省份还影响高中配额生资格。
- 档案断层:学籍档案不完整可能导致未来参军、公务员政审不通过。
- 法律风险:学校违规接收无学籍学生将受查处,家长可能需承担辍学责任。
-
正确转学流程
家长需向转入校提交户口迁移证明或居住证等材料,由转入校发起电子申请。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变更年级,且毕业年级、休学期间通常不允许转学。
提示:切勿轻信“先就读后补学籍”的承诺,务必在转学前确认学籍转移手续完成。若遇学校推诿,可向当地教育局投诉以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