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96137主动来电需保持高度警惕,该号码可能被用于官方服务或诈骗行为,尤其涉及财务、个人信息或转账要求时更要谨慎核实。
96137常被用于特定机构的官方通知,如疫情期间的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提醒或部分地区反诈中心的预警服务。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伪装成该号码实施诈骗,常见手段包括冒充公检法、防疫人员或金融机构,以紧急情况或恐吓话术诱导受害者提供银行账户、验证码或进行转账。例如,诈骗分子可能谎称账户冻结需缴纳保证金,或伪造案件威胁转账“自证清白”。尽管部分96137来电源自正规机构,如银行、法院或司法服务,但其用途可能涉及案件通知、电子送达或法律调解,此类通话通常不会索要隐私信息或要求操作转账,一旦涉及财务细节即需警惕。
判断96137来电真伪需多维度核实:回拨官方渠道确认信息,勿直接拨打来电提供的号码;观察通话逻辑,正规通知应清晰简洁,诈骗电话常制造紧迫感或威胁;再次,检查来电内容是否符合官方业务特征,例如法院不会通过电话索要密码或要求点击链接。官方来电的真实性可通过登录机构官网、拨打公示服务热线或使用反诈中心APP验证。值得注意的是,96137无法直接回拨,若对方催促操作则极可能是骗局。
面对96137来电,无论是否确认来源,均应坚持“不听、不信、不转账”原则:详细记录通话要点但不轻易回应,挂断后通过官方途径二次核实;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尤其拒绝线上资金转移请求;对可疑电话可向警方备案。若频繁接到此类号码,建议通过正规平台反馈并检查个人信息泄露风险。96137作为多用途通信端口,其安全性高度依赖于用户对诈骗伎俩的认知与主动验证能力,保持警惕是防范风险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