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名称与分类代码是规范计量器具管理的核心工具,关键亮点包括:统一命名规则、层级化分类体系、数字化编码结构,广泛应用于质量监督、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
-
命名规则
采用"属性+特征+基本名称"三段式结构,如"一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名称需体现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等核心参数,避免使用模糊表述。 -
分类原则
按测量参量建立四级树状分类:一级为物理量类别(如力学、热学),二级对应具体参量(如质量、温度),三级区分标准类型(如基准、工作标准),四级细化专业领域。 -
编码体系
采用8位数字字母混合码:前两位标识学科领域(01长度、02热工等),中间4位为参量特征码,末两位表示准确度等级。如"020301A1"代表热工温度类一等标准。 -
应用场景
- 实验室认证需标注完整代码
- 计量器具台账管理依赖分类层级
- 跨行业数据交换通过编码实现系统对接
-
动态维护机制
每三年更新补充新型测量技术对应的分类,对废止标准设置特殊标识段,保持编码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该体系通过标准化命名与智能编码,显著提升计量数据追溯效率,使用者应注意查询最新版本代码手册以确保合规性。特殊领域(如医疗设备校准)需结合行业补充规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