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运车辆用于营运的认定及后果如下:
一、核心判定标准
-
行驶证标注 :以行驶证“使用性质”栏是否标注“非营运”为首要依据。
-
实际使用目的 :若车辆以营利为目的(如载客、拉货并收费),则构成营运,即使登记时为非营运。
-
频率与性质 :偶尔免费运输不视为营运,但频繁或长期收费行为(如货拉拉)会被认定为营运。
二、法律后果
-
保险拒赔
-
未变更车辆性质或未履行通知义务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依据《保险法》第五十二条拒绝赔偿。
-
部分保险合同明确约定营运车辆不在保,即使未变更登记。
-
-
行政处罚
- 长期从事营运活动可能面临罚款、扣分等处罚,车辆性质可能被强制变更为营运。
三、处理建议
-
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若需变更车辆用途,应立即向保险公司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
保留证据 :如收费记录、运输合同等,以备后续可能的法律纠纷。
四、典型案例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判决,非营运车辆用于滴滴等商业运输活动,即使事故时未营运,因车辆性质已改变且未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