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代签字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第二十八条和第九十七条,属于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违法行为,轻则面临数万元罚款,重则承担刑事责任。 企业若纵容代签、伪造培训记录,不仅会被责令停产整顿,相关责任人还可能因触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刑。近年来,全国已有多起因代签引发的安全事故,涉事企业和个人均被顶格处罚,代签的法律风险远超想象。
-
核心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如实记录安全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及考核结果,代签字导致记录失实即构成违法。例如,嘉兴某公司因驾驶员培训记录代签被罚5000元,而央企因同一人代签数十名员工培训记录被罚10万元。若逾期未整改,罚款可升至20万元,责任人另处2万-5万元罚款。 -
刑事追责风险
代签伪造资料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江苏某工地资料员伪造安全培训签字,导致7人死亡,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湖南塔吊坍塌事故中,代签的资料员同样被移送司法机关。即使迫于领导要求代签,实际签字人仍需承担主要责任,已有安全员因此被判刑。 -
行业典型乱象与后果
- 虚假培训记录:山东某企业一人代签多名员工培训记录,被立案查处;
- 考试造假:福建某公司11名员工机考满分,复查时无人及格,企业被罚10万元;
- 学时造假:四川某钢厂声称新员工一天完成72学时培训,被罚9800元。
安全培训造假等同于埋下事故隐患。新《安全生产法》已将此类行为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应急管理部门通过“逢查必考”机制严查代签问题。企业需建立真实、可追溯的培训档案,员工也应拒绝代签要求——因为没人能替你承担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