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火灾隐患显著增加,及时清理易燃物、杜绝野外用火、掌握逃生技巧是预防火灾的关键。家庭电路检修、祭祀用品规范使用等细节也不容忽视,需从生活场景入手提升防火意识。
春季防火需重点防范四类风险。一是自然气候因素,气温回升导致植被含水量降低,枯枝落叶遇明火极易蔓延;二是春耕烧荒、清明祭祀等传统活动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加大;三是家庭用电量攀升,老旧线路短路风险增高;四是孩童户外活动频繁,玩火行为需严格监管。针对这些特点,建议采取分级防控措施:室外区域划定防火隔离带,社区定期组织可燃物清理;家庭配备灭火器并检查烟雾报警器状态,及时更换老化电器;祭祀采用鲜花替代焚香烧纸,田间劳作严禁随意丢弃烟头。
提升初期火灾处置能力可降低损失。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119,说明详细地址与燃烧物质类型。若火势较小,优先使用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油锅起火可盖锅盖隔绝氧气。切记电器火灾不可用水扑救,需先切断电源。疏散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安全通道撤离,切勿乘坐电梯或盲目跳楼。高层建筑应熟悉消防设施位置,定期参与物业组织的消防演练。
构建防火意识需要多方协作。学校应开展消防主题班会,教会儿童火警电话与逃生手势;社区可利用公告栏普及「三清三关」(清楼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火源、关电源、关气源)要点;企业需重点排查仓库、机房等特殊区域,完善应急预案。建议家庭制定逃生路线图,每半年组织实战演练,确保每位成员掌握「弯腰低姿、触摸门温、固守待援」等求生技巧。
春季防火重在预防前置与习惯养成。建议每月开展家庭消防自查,及时更换过期灭火器材,避免在楼道停放电动车或堆积杂物。掌握「小火快灭、大火快逃」原则,遇到火灾保持冷静判断,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