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实行学分制收费的高校数量较多,且覆盖区域广泛,包括上海、湖南、山东等多个省份的顶尖院校及职业院校。这种收费模式以弹性学制和个性化选课为核心,收费标准通常设定每学分60-120元不等,且总费用不高于学年制学费总额,学生可根据自身规划灵活调整学习进度。
从地域分布看,上海的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早在2006年便启动试点;湖南省2024年批复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9所高校继续实行该制度,并细分文理工医不同专业学分单价;山东省更将学分制推广至44所高校,涵盖本科与高职院校。部分院校如华东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针对专业特性差异化定价,例如医学和艺术类学分费高于文史类。
学分制收费的推广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例如湖南省明确要求高校需配套选课系统和课程资源,保障学生自主权;山东省则提出到2020年全省高校基本实现学分制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该制度通常设置价格上限(如湖南规定每学分不超80元),并通过“专业学费+学分学费”双结构控制总成本,避免加重学生负担。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学分制高校需关注三点:一是对比专业间学分单价差异,二是确认重修或辅修费用规则,三是查询学校是否提供跨校选课资源。目前这一模式已成为高教改革趋势,未来可能有更多院校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