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师德师风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关乎知识传授,更是学生品格塑造的基石。通过实践与反思,我体会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关爱学生的情感联结、持续学习的专业成长是师德师风的核心。以下从个人实践角度分享三点心得:
-
以身作则,传递价值观
教育不仅是课堂内的知识传递,更是日常行为的潜移默化。暑期班级管理中,我主动参与校园志愿服务,与学生共同清理公共区域,通过行动诠释责任与奉献。学生从最初的观望到自发加入,印证了教师言行对集体氛围的深远影响。保持衣着得体、语言文明等细节,也成为学生模仿的“隐形课程”。 -
以心育心,构建信任关系
面对留守学生小林的学业懈怠,我放弃暑期休假,每周两次家访辅导,并联系其父母建立视频沟通机制。三个月后,他的数学成绩提升20分,更重拾学习信心。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师德是看见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用耐心化解成长困境,而非简单评判。 -
跨界学习,拓宽教育视野
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AI+教育伦理”研修班,让我意识到数字化时代师德的新内涵。例如,在使用智能批改系统时,需平衡效率与人文关怀,避免技术弱化师生互动。暑期还研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将“成长型思维”融入班会设计,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过程。未来,我将继续以EEAT标准(经验、专业、权威、可信)为镜,在教学中践行师德,在反思中精进技艺,让教育成为温暖生命的持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