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不能通过“找关系”直接入职,必须通过公开考试和正规流程聘用。 根据现行法规,辅警招聘遵循“逢进必考”原则,任何形式的暗箱操作均属违规,且存在法律风险。以下是关键分析:
-
政策明确要求考试录用
辅警岗位分为与公安局直接签约的编外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但无论哪种类型,均需通过笔试、体能测试、面试等环节。多地辅警招聘公告明确标注“公开竞争、择优录取”,例如山西省2025年辅警招聘要求考生通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安基础知识两门笔试,且流程包含资格审查、体能测评等硬性环节。 -
“关系户”实际风险极高
部分案例显示,轻信“托关系”可能遭遇诈骗。例如深圳一男子因支付上万元“打点费”被骗,最终错失报考机会。即使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无编制、低待遇的岗位也缺乏职业保障,随时可能因政策审查被清退。 -
特殊群体仅放宽条件,仍需考试
退役军人、烈士家属等群体可享受学历放宽至高中或优先录取政策,但仍需参加统一考试。例如浙江、河南等地规定,特殊技能人员需经上级批准方可简化程序,但基础考核仍不可免。 -
监督机制强化透明性
当前招聘流程受纪委、社会舆论等多方监督,暗箱操作空间极小。多地实行招聘结果公示制度,如山西省要求拟录用名单公示5天,接受举报投诉。
提示: 关注各地公安局或人社部门官网发布的招聘公告,按正规流程备考。切勿相信“免试包过”承诺,避免财产和职业双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