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经历了几个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硬件、软件和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年)

  • 硬件特点 :以真空电子管为逻辑元件,体积庞大(如ENIAC重达30吨)、功耗高、可靠性差,运算速度较慢(每秒数千至数万次)。

  • 代表机型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DVAC(存储程序计算机)。

  •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研究。

二、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年)

  • 硬件革新 :采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体积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升,运算速度加快(每秒数万至数十万次)。

  • 软件发展 :引入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及操作系统,应用扩展至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三、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70年)

  • 技术突破 :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SSI、MSI),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到芯片上,进一步缩小体积,运算速度提升至每秒数百万次。

  • 系统完善 :操作系统逐步成熟,计算机开始支持多任务处理。

四、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年至今)

  • 性能飞跃 :采用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LSI)集成电路,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至数十亿次,计算机进入个人计算机(PC)时代。

  • 应用普及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网络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

补充说明 :1946年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概念,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摩尔定律(1965年提出)预测了集成电路性能的指数级增长。

本文《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经历了几个阶段》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31275.html

相关推荐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主要元器件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以​​核心元器件的革新​ ​为标志,​​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分别引领了技术飞跃,推动计算机从庞然大物演变为现代智能设备。 ​​电子管时代(1946-1957年)​ ​ 第一代计算机依赖​​真空电子管​ ​作为核心元件,体积庞大、功耗极高,运算速度仅每秒数千次,仅限军事和科学计算。 ​​晶体管时代(1958-1964年)​ ​ 晶体管取代电子管

2025-05-12 人工智能

简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 ‌五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显著提升了计算能力、缩小了体积并降低了成本。 ‌电子管时代(1940s-1950s) ‌ 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核心元件,体积庞大且功耗高,代表机型如ENIAC。它们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仅为每秒几千次。 ‌晶体管时代(1950s-1960s) ‌ 晶体管的发明取代了电子管

2025-05-12 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

电子计算机发展确实经历了四个主要时代,划分依据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以下是具体阶段及特点: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核心器件 :电子管 特点 :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如原子弹设计。 代表机型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核心器件 :晶体管 特点

2025-05-12 人工智能

属于电子计算机经历的四个阶段

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和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这些阶段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为核心划分,标志着计算机性能、体积和成本的显著变化。 1.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年) 核心元件 :电子管。 特点 :体积庞大,功耗高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简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科技革命的缩影,从机械计算设备到现代智能机器,其演变可划分为五个关键阶段:机械计算时代(17世纪-19世纪)、电子管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晶体管与集成电路(50-60年代)、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70-90年代)、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21世纪至今)。 机械计算时代 早期计算工具如算盘(公元前)和帕斯卡计算器(1642年)奠定了机械计算基础。19世纪巴贝奇提出分析机概念

2025-05-12 人工智能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公司要求用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公司要求使用SEO技术提升在线可见性,其核心在于​ ​ ​​遵循Google的EEAT标准(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 ​,通过​​高质量内容​ ​、​​精准关键词布局​ ​和​​技术优化​ ​实现长期流量增长。 ​​理解用户搜索意图​ ​:明确用户需求(信息型、导航型、交易型),通过工具(如Google Keyword Planner)分析长尾关键词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应用普及对用户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普及对用户的核心要求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涵盖技术能力、安全意识、资源管理及系统参与等维度: 基础技术能力 用户需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安全使用、信息资源管理及系统维护技能,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日常需求。 安全意识与资源管理 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掌握防护措施(如保护使用环境、识别输出信息); 能有效管理信息资源,避免信息过载或丢失。 系统参与与改进 用户需通过需求反馈

2025-05-12 人工智能

2000年中国计算机普及率

2000年中国计算机普及率及相关数据如下: 计算机拥有量 2000年,中国计算机拥有量约为1600万台。 互联网普及率 2000年互联网上网人数为225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 宽带用户占网民比例的90.6%,宽带用户规模约为2.48亿。 家庭电脑普及率 家庭电脑普及率整体为16%(基于1600万台计算机拥有量推算)。 城市家庭电脑普及率较高,乡镇相对较低。 市场增长预测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4个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每一代技术的突破都显著提升了性能、缩小了体积并扩展了应用场景:从电子管时代的庞然大物到如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型智能设备,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 ​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 以真空电子管为核心元件,体积庞大、功耗极高,运算速度仅每秒数千至数万次。采用机器语言编程,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经历哪些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硬件、软件和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年) 硬件特点 :以真空电子管为逻辑元件,体积庞大(如ENIAC重达30吨)、功耗高、可靠性差,运算速度较慢(每秒数千至数万次)。 代表机型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DVAC(存储程序计算机)。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研究。 二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重大技术革新​ ​,​​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体积缩小百万倍​ ​,​​速度提升亿倍级​ ​,​​应用领域从军事扩展到日常生活​ ​。每一代变革都伴随硬件突破(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软件升级(如操作系统、高级语言),​​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 以ENIAC为代表,核心元件为真空电子管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一共经历了几代发展

计算机一共经历了 四代发展 ,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运算速度慢(每秒几千至几万次)。 代表机型: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用于科学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体积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升至每秒几万至几十万次。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经历了几个时代

四个时代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时代,每个时代以核心技术突破和标志性发展为特征: 一、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年) 核心技术 :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庞大(如宾西法尼亚大学ENIAC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特点 :运算速度较慢(每秒5000次加法),可靠性差,功耗高,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标志性事件 :1946年ENIAC的诞生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年) : 特点 :使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运算速度慢(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 应用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领域。 代表机型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发展五代是哪五代

计算机发展的五代划分如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领域的科学计算。代表机型:ENIAC、EDVAC。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采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体积缩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升,支持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COBOL),应用扩展至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 第三代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早期发展的四个时代是根据

计算机早期发展的四个时代是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 来划分的。这些时代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以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年)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核心元件是电子管 。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但它们是现代计算机的起点,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2.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年)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大幅提升了性能、缩小了体积并拓展了应用场景。​ ​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奠定了计算基础,第二代晶体管实现了小型化,第三代集成电路推动标准化,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则让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 ​​电子管时代(1946—1958年)​ ​ 以真空电子管为核心元件,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仅每秒数千次。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一代到四代顺序

按电子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的顺序及特点如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核心元件 :真空电子管 特点 :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运算速度较慢(每秒数千至数万次),但奠定了计算机发展的基础。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核心元件 :晶体管 特点 :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显著提升(每秒数十万次,可达300万次)

2025-05-12 人工智能

计算机一到四代依次是什么

‌计算机一到四代依次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 ‌ 每一代的更迭都伴随着硬件技术突破、体积缩小、性能提升和应用场景扩展,推动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 ‌ 核心元件为‌电子管 ‌,体积庞大且功耗高,代表机型是ENIAC。运算速度仅每秒数千次,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一般按照什么将计算机分为四代

计算机分为四代的主要依据是 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 。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采用电子管作为核心元器件,体积大、功耗高,代表技术起点。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年) 以晶体管替代电子管,性能提升,体积缩小,可靠性增强。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进一步降低功耗,计算速度加快。 第四代

2025-05-12 人工智能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