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计算机时代的开端,具备每秒5000次运算能力,主要用于军事弹道计算,体积占据整个房间且功耗巨大。
-
诞生背景
二战期间,美国军方急需快速计算火炮弹道轨迹的工具,传统人力计算效率低下。ENIAC由约翰·莫奇利和普雷斯珀·埃克特设计,耗时3年完成,耗资48万美元。 -
技术突破
ENIAC采用电子管(约1.8万只)替代机械部件,首次实现全电子化运算,支持程序化操作(通过插拔线路和开关配置),但尚未具备现代计算机的存储程序功能。 -
局限性
体积庞大(重30吨)、能耗极高(运行时需15万瓦电力),且故障频繁(电子管平均每7分钟烧坏一只)。编程需手动调整,耗时数天甚至数周。 -
历史意义
尽管存在缺陷,ENIAC为后续计算机发展奠定基础,直接启发EDVAC等改进机型,推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提出,并加速了计算机在科研与商业领域的应用。
ENIAC的发明不仅是技术飞跃,更深刻改变了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如今,计算机已从庞然大物演变为便携设备,但其核心逻辑仍延续着最初的电子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