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方式存在多种维度,综合不同来源信息,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按体系结构分类
-
微控制器(MCU)
集成CPU、ROM、RAM及I/O接口于一体的芯片,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常用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领域。
-
微处理器(MPU)
以CPU为核心,需外接存储器、接口等组件,性能和功能较MCU强,但成本和功耗较高,适用于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场景。
-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专为数字信号处理设计,擅长高速运算,如音频、图像处理等,常见于通信设备、雷达系统等专业领域。
二、按内核类型分类
-
RISC架构 :如ARM、PowerPC、MIPS等,以精简指令集和高效执行效率为特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
CISC架构 :如Intel 8051,指令集复杂但功能丰富,多用于传统工业控制领域。
三、按应用领域分类(补充说明)
- 系统级芯片(SoC) :集成CPU、GPU、内存等组件,常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等复杂系统。
注意 :不同分类标准下术语定义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微控制器与微处理器在某些资料中被视为不同类别。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