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制造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在国产替代和产能扩张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后的核心要点:
一、中芯国际:国内晶圆代工龙头
-
技术地位
全球掌握10nm及以下芯片技术的四家之一,国内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营收突破80亿美元。
-
产能扩张
2025年计划投资超70亿美元扩产,汽车芯片和工业领域成为关键增长点。
-
国产替代
成功承接华为、地平线等订单,替代台积电、三星的成熟制程份额,2024年营收首次超80亿美元。
二、设备国产化先锋
-
设备供应商
-
中微半导体 :开发先进刻蚀机被台积电采购,后端制造设备进入中芯国际等国内晶圆厂。
-
北方华创 :提供刻蚀机、PVD设备等,与长电科技形成“设计-制造-封测”闭环。
-
中科曙光 :参股中科钢研建设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线,联合研发氧化镓功率器件。
-
三、封测与配套企业
-
长电科技
全球第三大封测厂,2.5D/3D封装技术领先,2025年品牌价值达6.7亿美元,替代日月光等国际巨头。
-
微导纳米
国内ALD设备龙头,2025年发布四款薄膜沉积新品,填补逻辑芯片、存储芯片领域空白。
四、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策支持 :受益于“原产地新规”和国家大基金注资,产能扩张获政策绿灯。
-
出口增长 :2019年起成熟芯片产品出口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五、其他代表性企业
-
紫光同创 :FPGA芯片企业启动IPO,注册资本5.17亿元,专注高性能计算领域。
-
兆易创新 :存储芯片领域领先,产品覆盖NOR Flash、DRAM等,全球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
中国芯片制造企业通过技术突破、产能扩张和产业链协同,逐步实现从“跟随者”到“替代者”的跨越,成为全球芯片产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