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29个省份取消高考“一本二本”批次划分,合并为本科普通批次,仅剩西藏、新疆暂未实施。这场改革源于2014年国务院提出的“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政策,旨在打破学历标签化、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并引导考生理性择校。
-
政策背景与目标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取消录取批次”,以增加高校与考生的双向选择机会。改革核心是弱化行政分级,推动高校通过专业实力竞争生源,而非依赖“一本”“二本”标签。 -
实施省份与时间线
- 首批试点:上海(2016年)、山东(2017年)、海南(2017年)率先合并本科批次。
- 后续扩展:北京(2019年)、广东(2018年)、江苏(2021年)等陆续跟进。
- 最新动态:2025年,陕西、内蒙古、河南等8省完成合并,全国覆盖率超90%。
-
改革影响与意义
- 对考生:志愿填报更注重兴趣与职业规划,减少“冲一本、保二本”的功利选择。
- 对高校:倒逼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如原二本院校的特色专业录取分反超传统一本。
- 对社会:逐步消除“学历歧视”,企业招聘转向“能力本位”评价。
-
挑战与应对
- 信息不对称:合并批次后,需依赖院校公开专业数据(如就业率、师资)辅助填报。
- 认知转变:部分企业仍以“双一流”为筛选标准,需配套立法打击学历歧视。
总结:取消一本二本划分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里程碑,但彻底扭转“唯名校论”仍需时间。考生应更关注专业匹配度,高校需提升内涵竞争力,而社会需共建多元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