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是系统识别和管控安全风险的核心工具,其核心内容涵盖 作业现场风险点、基础管理要求 及 周期性排查机制,需结合法规标准与实操经验动态完善。
-
作业现场类清单:以风险点为单元,明确设备设施、操作行为、应急设施等排查项。例如,特种设备检测记录、消防器材状态、高危工艺管控措施等,需标注责任单位、风险等级及排查标准(如“压力容器每月检测1次,符合GB 150标准”)。
-
基础管理类清单:聚焦体制机制缺陷,包括责任制落实、安全培训、事故处理等。例如,检查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比例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或应急预案演练频次是否达标。
-
排查类型与周期:
- 日常排查:班组交接检查关键装置(如反应釜温度监控);
- 专项排查:针对季节性风险(如防雷设施雨季前检测)或新技术应用(如AI设备安全评估);
- 综合排查:年度全面审计,覆盖所有风险点和制度执行。
-
动态优化原则:清单需随法规更新(如2025年新颁《危化品存储规范》)或事故教训(如某厂泄漏事件后增加密封性检测项)迭代,并嵌入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
提示:企业可参考行业模板(如附录A/C),但必须结合自身风险特征定制,避免“形式化清单”。定期复盘清单有效性,确保排查结果真正转化为风险管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