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措施的核心是通过系统性检查、分级管控和闭环管理,识别并消除潜在风险。关键措施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排查等6类方式,结合信息化工具实现动态监控,并遵循“五定原则”(定方案/资金/责任人/期限/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 日常隐患排查:班组交接班检查、岗位巡回检查构成基础防线,重点覆盖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例如化工企业需每班检查管道密封性,防止泄漏风险。
- 综合性排查:由多部门联合开展,全面检查安全责任制落实和制度执行情况,如季度性全厂安全大检查,涵盖消防、电气、操作规范等全流程。
- 专业性排查:针对特定领域(如危化品存储、特种设备)由专业团队深度检查,使用HAZOP分析法系统评估工艺风险,每年至少两次。
- 季节性防控:根据气候特点调整重点,如春季防雷防静电、夏季防洪防高温,冬季防冻防滑,提前加固设施或调整作业计划。
- 重大活动前排查:节假日前或大型活动前专项检查应急物资、值班安排,确保突发情况响应能力。
- 信息化闭环管理:通过隐患排查系统建档跟踪,重大隐患单独标注并联动监管部门,实时监控整改进度直至销号。
提示:企业需将隐患排查纳入常态化管理,结合员工培训提升风险意识,同时利用物联网监测技术(如燃气管道传感器)补强人工检查盲区,构建“人防+技防”双重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