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
明确责任主体
企业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分工。
-
强化督导检查
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要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到位,重点关注高危行业领域。
二、制定科学治理方案
-
方案内容
包括目标、任务、方法、措施、经费、物资、机构人员、时限要求及应急预案,确保治理工作系统化、可操作。
-
分级分类治理
根据隐患等级(一般、重大)采取不同措施,一般隐患立即整改,重大隐患需制定专项方案并实施。
三、强化工程技术措施
-
安全技术改造
通过设备更新、工艺优化等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例如改造老旧燃气管道、加固自建房等。
-
防护与应急准备
配置劳动防护设备、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隐患治理期间安全。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
动态清零管理
持续排查重大事故隐患,建立数据库并闭环整改,确保隐患“应出尽出、既有也优”。
-
奖惩与经验总结
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敷衍塞责者问责,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五、聚焦重点领域风险
-
群众身边安全
加强燃气、电动自行车、消防等领域的专项整治,例如清理消防通道、安装灭火装置等。
-
高危行业整治
矿山、化工、建筑施工等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