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步风险评估:通过行业分析、企业背景调查,识别潜在财务风险领域(如关联交易、收入确认等)。
- 审计团队组建:分配具备行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制定详细审计策略和资源调配方案。
-
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测试
- 内部控制评价:审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审批流程及信息系统,评估控制有效性。例如,检查费用报销是否遵循多级审核机制。
- 风险应对策略:针对高风险的会计科目(如存货、应收账款),设计针对性审计程序,如扩大样本量或增加截止性测试。
-
实质性程序执行
- 科目细节测试:通过凭证抽查、函证、盘点等方式验证数据真实性。例如,对银行存款实施银行函证,核对余额与账面一致性。
- 分析性程序应用:对比历史数据、行业指标,识别异常波动(如毛利率骤降),并追溯原因。
- 交叉验证:结合业务合同、税务申报等外部证据,确认财务数据的逻辑合理性。
-
审计结论与报告出具
- 审计调整建议:与企业沟通审计差异,提出账务调整或披露补充要求。
- 报告编制:根据审计结果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或其他类型审计报告,明确表述审计结论。
- 后续跟踪:对重大审计问题(如持续经营风险)进行持续关注,必要时建议管理层改进内控措施。
总结提示:财务报表审计需严格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企业应提前整理账务资料、确保内控有效运行,以提升审计效率。审计过程中保持与会计师的高频沟通,可显著降低信息误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