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学期起,中国多省中小学作息时间迎来新调整,主要变化集中在课间休息时间的延长和体育活动时长的增加。以下是具体政策梳理:
一、云南调整方案
-
课间时间 :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每天安排至少1次30分钟大课间;
-
作息时间 :小学不早于8:20上课,中学不早于8:00,确保学生充足睡眠(小学生21:20前入睡,初中生22:00前入睡);
-
其他要求 :包含两次眼保健操,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支持提供午餐午休及课后服务。
二、海南调整方案
-
课间时间 :缩短为15分钟,但每天必须安排1次30分钟大课间;
-
作息时间 :小学不早于7:30-8:00到校,中学不早于7:30,保障睡眠需求;
-
配套措施 :推广午餐午休服务,课后服务时间不早于17:30,满足特殊需求学生。
三、湖南调整方案
-
课间时间 :从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每天30分钟大课间+两次眼保健操;
-
作息时间 :小学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支持灵活到校时间。
四、江苏调整方案
-
课间时间 :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
作息时间 :具体到校时间因区域而异,但普遍不早于7:30,保障学生休息。
五、其他地区动态
-
广州 :2025年2月调整小学、初中下午课间从10分钟增至15分钟;
-
苏州 :部分区域新学期作息表显示课间调整为15分钟,减少一节课。
六、政策意义
-
学生健康 :延长课间时间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发育;
-
教育改革 :体现从“填鸭式”教学向“健康教育”转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
实施挑战 :需合理调配师资、优化课程安排,并保障特殊需求学生权益。
以上调整均依据各地教育部门官方文件整理,具体执行细则可能因学校类型、区域政策而有所差异。建议家长关注学校通知,配合做好学生作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