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科室安全隐患排查记录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结合医院具体要求进行详细记录:
一、基础安全设施检查
-
消防安全
-
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楼道口是否配备灭火器且处于有效期内;
-
配电系统线路是否老化或破损,药品库房是否符合防火要求;
-
疏散指示标识是否清晰,应急照明是否正常。
-
-
医疗设备与药品管理
-
设备是否定期维护,是否存在漏电、失灵风险;
-
药品库存是否规范,过期或假冒药品是否及时处理。
-
-
基础设施维护
-
楼梯扶手、地面防滑设施是否完好;
-
突发电源故障应急设备(如发电机)是否配备齐全。
-
二、区域功能合规性检查
-
发热门诊
-
是否达到二级医院“三区两通道”标准,医护与患者流线是否物理分隔;
-
隔离观察室病床配置、空气消毒机运行是否正常。
-
-
预检分诊台
-
是否严格执行疫情监测流程,发热病人预检分诊是否及时;
-
流行病学调查记录是否完整。
-
-
负压病房
- 区域划分是否合理,感染科是否定期组织流程培训。
三、人员管理相关检查
-
医疗行为规范
-
医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标准防护(如穿戴规范、手部消毒);
-
患者隐私信息保护措施是否到位。
-
-
安全意识培训
-
定期开展火灾、应急疏散等培训,员工是否掌握相关知识;
-
新员工是否完成岗前安全培训。
-
四、记录与整改跟踪
-
隐患排查记录
-
采用表格形式记录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责任人;
-
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
-
重大风险预警
-
对潜在高风险因素(如医疗纠纷、药品安全问题)建立专项台账;
-
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
注意事项 :
-
排查工作需覆盖全院所有科室,重点关注患者密集区域和医疗核心流程;
-
发现隐患后需立即整改,并形成闭环管理,防止问题复发;
-
记录内容应真实、完整,便于后续审计和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