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进水应急预案流程的核心要点包括立即停运断电、专业排水操作、部件安全检测、应急防护措施联动。该流程通过标准化操作最大限度降低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风险,保障电梯系统安全。
应急响应阶段
- 停运与断电:发现进水后第一时间按下急停按钮,通知物业关闭电梯总电源。若水位超过轿厢地坎高度,禁止人员出入并设置警戒线。
- 信息通报:通过应急对讲系统联系受困乘客,安抚情绪并告知救援流程。同步通知电梯维保单位(要求30分钟内响应)和保险公司备案。
现场处置阶段
3. 分级排水处理
- 微量进水(地面积水<2cm):使用吸水棉快速处理,重点清理层门地坎槽防止门锁短路。
- 中度进水(轿厢底部渗水):拆除轿厢装饰盖板,用鼓风机对控制柜持续送风除湿。
- 严重进水(井道积水):启动备用排水泵,每小时监测机房湿度(需<80%RH),必要时使用工业除湿机。
- 部件检测规范
- 电气系统:使用兆欧表测试动力电缆绝缘值(标准>0.5MΩ),重点检查门机控制器接线端子氧化情况。
- 机械部件:拆解导轨润滑装置,清除油水混合物,重新注入ISO VG68耐水解润滑油。
善后处理阶段
5. 72小时试运行:空载运行200次以上,观察平层精度(误差<±5mm)、开关门异响等指标。对光幕感应器进行防水性能复测,确保灵敏度达标。
6. 档案完善:制作包含进水位置照片、处理过程视频、部件更换清单的电子档案,上传至特种设备云监管平台。
预防措施强化
- 配置电梯井道水位监测装置,联动地下室排水系统自动启停
- 每季度开展防水挡板密封性测试,重点检查层门地坎密封胶条老化程度
- 储备防潮型备件(如IP65防护等级的门机变频器)
该预案需结合建筑防洪标准动态调整,建议每半年联合消防部门开展浸水场景实战演练。维保单位应配备红外热成像仪等专业设备,确保能快速定位进水引发的隐性故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