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应急救援预案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关键措施,核心在于快速响应、科学施救和多方协作。 其核心亮点包括:30分钟内抵达现场的专业救援、三级响应机制(维保单位+网格站点+消防联动)、针对困人/火灾/水浸等场景的标准化流程,以及定期演练与数据回溯优化。
-
快速响应与专业操作
电梯困人时,乘客应通过警铃或对讲系统求救,保持冷静,切勿强行撬门。救援人员需切断主电源,通过盘车操作将轿厢移至平层位置,使用三角钥匙开门。无机房电梯需借助手动葫芦等工具,平衡轿厢与对重重量差后施救。 -
多场景预案覆盖
- 火灾:立即启动消防按钮,无消防功能的电梯需停靠首层并断电。
- 水浸:轿厢需停于进水层上方两层,断电后排查设备湿水情况。
- 地震:突发强震时停梯疏散,震后需专业检修方可重启。
-
三级救援与资源协同
第一级由签约维保单位负责,第二级调动就近网格救援站点,第三级联动消防部门。30秒内接听报警、3分钟启动救援的高效流程,结合信息化数据共享,显著提升救援成功率。 -
预防与持续优化
每年至少一次演练,重点培训安抚技巧和机械操作。建立电梯故障数据库,分析高发问题,提前更换老化部件。
日常乘梯时,注意轿厢内应急标识,熟悉紧急联络方式。电梯管理方需定期检查通讯设备、救援工具,确保预案始终处于可执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