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食堂安全隐患排查表的综合整理,结合多个来源的信息编制而成,供参考:
一、基础管理要求
-
组织机构
是否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岗位、环节从业人员的责任,相关制度是否上墙公示。
-
人员管理
-
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未发现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者。
-
新入职员工是否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
-
制度执行
是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是否完善,记录是否齐全。
二、加工环境与设施
-
场所布局
加工区域是否独立,生熟食品是否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 粗加工间、切配间、烹调间等功能间是否均设在室内,配备洗消间并保持清洁。
-
设备维护
加工设备(如炉灶、冰箱、抽油烟机)是否定期维护,电源线路是否安全。
- 消毒设施(如消毒池)是否与其他水池混用,消毒流程是否符合规范。
-
卫生管理
-
加工场所地面、排水沟、天花板等是否清洁,防虫防鼠措施是否到位。
-
餐具、厨具是否分类存放并定期消毒,库存食品未超过保质期。
-
三、食品采购与储存
-
采购管理
食品及原料是否索证索票,进货台账是否完整。
- 国家禁止使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是否被拒收。
-
储存要求
食品原料是否分类贮存,库存食品是否定期检查。
- 食用油脂、散装食品等特殊物品是否专柜存放。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应急准备 :是否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
记录档案 :自查记录、整改措施是否及时更新,档案是否完整。
-
承包管理 :若存在外包食堂,是否签订食品安全责任合同。
五、整改建议
-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需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期限。
-
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食堂安全检查表的核心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查重点。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将结果纳入食品安全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