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上海、山东、广东、北京、河南等16个省份取消本科一批、二批划分,合并为“本科普通批”,但尚未实现全国统一执行。这一改革旨在破除学历歧视、促进高校公平竞争,并赋予学生更多专业选择权,但社会认知与就业市场的转变仍需时间。
1. 政策进展与现状
自2016年上海率先合并本科批次以来,改革已覆盖多数省份。2025年,河南、陕西等第五批新高考省份加入,内蒙古、河南等地明确取消一本二本标签。不过,西藏等个别地区仍保留原有批次划分,全国全面取消二本仍需过渡期。
2. 改革核心目标
取消批次划分弱化了高校行政层级标签,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例如,部分原二本院校的特色专业(如北京联合大学的软件工程)因实力突出,录取线已超传统一本院校。教育部同步要求企业招聘禁止学历歧视,但实际执行中仍存隐性壁垒。
3. 对学生的影响
志愿填报从“冲批次”转向“选专业”。浙江、山东等地的“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模式显示,考生更倾向选择王牌专业而非批次光环。但需警惕部分省份变相设立“高优线”,本质上仍延续批次差异。
4. 高校竞争格局变化
取消批次倒逼高校提升专业质量。如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工程、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艺术等特色学科吸引优质生源,打破“二本弱势”的固有认知。民办院校也通过转型获得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新高考全面铺开,本科批次划分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考生需更关注学科评估与职业规划,而高校需以实力而非标签赢得认可。这一变革不仅是技术调整,更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