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车间划线是优化空间管理、提升安全性的关键措施,核心作用包括规范区域功能、保障操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不同划线类型对应特定场景需求,需结合标准规范与实用场景选择合适方案。
1. 通道线与安全标识
车间主通道宽度通常≥1.5米,以黄色或白色实线标识;人行道与设备区边界使用虚线分隔。危险区域(如高温设备旁)需搭配红黑警示条,并标注“禁止停留”文字。消防通道须保持24小时畅通,采用红色边框+斜纹填充。
2. 设备与物料区域划线
固定设备周边预留0.8-1米安全距离,用黄黑斑马线围挡。物料暂存区按品类划分,如蓝色标识半成品、绿色标识合格品,区域尺寸依据周转量动态调整。货架定位采用“四角定位法”,划线宽度≥5厘米。
3. 特殊功能区规划
清洁工具存放区靠近出口,以绿色虚线框定;废料回收点使用红色封闭区域并加装防泄漏围堰。质检区需独立封闭,地面标注白色网格线,照明强度≥300勒克斯。
4. 划线材料与维护规范
环氧树脂漆耐磨性强,适合重型机械区域;PVC地贴胶带便于临时调整布局。线体反光率需≥50%,定期检查磨损与褪色情况,每半年补漆一次。施工前需清洁地面残留油污,湿度低于80%。
合理规划车间划线可降低30%以上安全事故率,建议每年结合生产需求评估布局合理性,动态优化流向与空间分配,确保标准符合最新安全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