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我国保障农产品安全的核心法律,通过源头治理、全程管控、责任追溯三大机制构建严密监管体系,明确生产者、销售者、政府三方责任,并创新推出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管控。
-
法律框架与核心目标
法律涵盖八章五十六条,以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发展为核心,将农产品定义为种植业、林业等初级产品,要求其符合质量安全标准。重点强化风险管理,建立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使用规范等制度,禁止在污染区域生产农产品。 -
全程管控关键措施
- 生产环节:要求生产者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如农药、保鲜剂),建立生产记录,落实内控管理。
- 销售环节: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要求销售者查验并公示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及冷链物流需承担连带责任。
- 监管机制:农业农村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执法,通过抽查检测、信用体系建设和“行刑衔接”加大惩处力度,对农户则兼顾教育与规范。
-
创新制度与责任落实
法律明确属地政府责任,要求县级以上政府统筹监管,乡镇政府落实基层监督。同时建立追溯管理制度,要求生产经营者建档留存,确保问题农产品可溯源、可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