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在传统文化中拥有丰富的别称和雅称,最常用的包括仲夏、蒲月、榴月、午月、恶月,这些名称既体现季节特征,又蕴含民俗智慧。
- 仲夏与午月:农历五月位于夏季正中,故称“仲夏”;按地支排序为“午月”,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马,因此也有“马月”之说。
- 蒲月与榴月:因菖蒲驱邪的端午习俗得名“蒲月”;而石榴花盛放时灿若云霞,韩愈诗句“五月榴花照眼明”便衍生出“榴月”之美称。
- 恶月与毒月:古人认为五月湿热易生疫病,蛇虫活跃,故称“恶月”“毒月”,并形成端午“避五毒”的习俗。
- 诗意雅称:蝉鸣始现称“鸣蜩”,阳气极盛称“端阳”或“正阳月”,《诗经》与《尔雅》中还有“皋月”“蕤宾”等古雅称谓。
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观察,更承载了祈福避灾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在民俗与诗词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