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是中国传统节日“石头节”,核心风俗围绕“石神崇拜”与“老鼠嫁女”展开,寓意十全十美、五谷丰登。这一天忌动石器、祭拜石头神,北方流行“老鼠嫁女”的趣味习俗,南方则挂“添丁灯”祈家族兴旺,南北饮食也各有讲究,如吃莜面、十子团等,承载着农耕文化对自然的敬畏与美好期许。
-
石神崇拜与禁忌
正月初十因“十”与“石”谐音被尊为“石头生日”,民间称“石不动”。石磨、石碾等工具需贴红纸或“福”字,禁止移动以避伤庄稼。山东等地有抬石头神仪式,若瓦罐不落地预示丰收;河南则焚香祭拜,午餐必食馍饼求财运。 -
老鼠嫁女的趣味习俗
北方多地视初十为老鼠娶亲日,人们墙角放置糕点、芝麻糖作贺礼,并早熄灯入睡,避免惊扰鼠类,寓意“与鼠和睦,保粮仓平安”。山西平遥会在墙根摆面饼贺喜,湖南宁远则忌开箱柜,甚至剪贴“老鼠嫁女”窗花增添年味。 -
南方挂灯与饮食特色
两广客家人制“添丁灯”挂于祠堂,庆贺新丁诞生;广西上林办“花灯酒”宴祈孩童安康。北方吃莜面讨好“鼠爷”,山东烙“十子团”面饼象征团圆,部分地区煮小米粥敬石神,饮食习俗均寄托丰收愿景。 -
烤火驱病与禁忌提醒
河北农村有“烤狮子火”民俗,焚烧旧物时全家围火念诵“烤全身,百病不生”。当日还忌动土、订婚,尤其属鼠、马者需谨慎,避免触犯传统忌讳。
正月初十的习俗融合自然崇拜与生活智慧,从石器祭拜到鼠婚趣俗,无不体现古人趋吉避凶的朴素愿望。若想体验完整年味,不妨尝试制作十子团或参与挂灯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