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是传统民俗中寓意“十全十美”的吉日,核心习俗围绕“石神崇拜”“老鼠嫁女”“添丁祈福”展开, 既承载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也寄托人们对丰饶与家宅兴旺的期盼。这一天宜通过特定活动纳吉避凶,以下为具体内容:
-
敬石祈福
因“十”与“石”谐音,初十被视为“石头生日”。北方地区会向石磨、石碾等工具焚香献供(如烙饼、馍饼),并禁止移动石器,以求五谷丰登。山东等地还会举行“抬石头神”仪式,若石头不落地则预示丰收。 -
贺老鼠嫁女
山西、河北等地会在墙角放置芝麻糖、面饼作为“鼠婚贺礼”,并早早熄灯入睡,避免惊扰鼠类婚事。这一习俗通过“与鼠和睦”祈求减少鼠患,保护粮仓平安,部分地区还会剪贴“老鼠嫁女”窗花增添喜庆。 -
挂添丁灯
南方客家人会为新添男丁的家庭在祠堂悬挂八角纸灯,举办“灯酒宴”,寓意家族人丁兴旺。广东、广西的“花灯酒”习俗中,亲友共饮祈福,祈愿孩童健康成长。 -
食俗纳吉
北方吃莜面或“十子团”面饼,象征坚韧与团圆;山东烙饼祭石后全家分食,寓意财运亨通。内蒙古部分地区则以棒子粥(玉米粥)清肠养胃,呼应节日的丰收主题。 -
忌动与早眠
当日需严守“石不动”禁忌,避免使用石器或动土开工。部分地区认为惊扰“老鼠嫁女”会招致鼠患,因此需早睡并保持安静。
总结:正月初十的习俗融合自然崇拜与生活智慧,通过敬石、贺鼠、添灯等仪式,传递对和谐与丰饶的追求。遵循传统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为新年注入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