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吴淞潮汐表是上海沿海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涵盖巨潮、活汛等关键数据,每日潮高、涨退潮时间及赶海推荐时段均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天文潮位数据为基础。结合天气、风速等实时信息,可为赶海、垂钓、航运等场景提供精准支持,但需注意气象因素对实际潮位的动态影响。
-
核心数据与使用场景
吴淞潮汐表包含满潮(如4.1米)、干潮(如0.6米)的精确高度及对应时间(如01:43满潮),涨退潮间隔清晰标注(如09:51-14:08涨潮)。推荐赶海时段(如5:50-9:50)依据潮汐曲线和落差计算,而**鱼口时间(如8-10点)适合垂钓者参考。数据需配合当日天气(如东南风4级)调整,台风或寒潮时需谨慎。 -
动态更新与可靠性
潮汐表每日更新,通过微信小程序或APP(如“潮汐表精灵”)可实时查询。数据源自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但明确标注“不包含气象增减水”,需结合浪高、风速等补充信息综合判断。例如,5月13日数据显示涨潮峰值3.85米,但实际活动中需考虑当日3级南风的影响。 -
安全提示与误差管理
天文潮位与实测可能存在偏差,尤其在活汛或巨潮日(如农历初三)。页面会标注“仅供参考”,建议用户观察河道实际潮汐变化,避免在极端天气(如气压骤降)时冒险。赶海评分(如77.5分)可作为辅助,但需优先关注最低潮点后的涨潮趋势。
总结:吴淞潮汐表是专业与实用兼备的工具,但需动态结合气象数据和个人经验。使用前建议对比多平台数据(如“大鱼潮汐表”基准面差异),并优先选择大潮日(评分更高)规划活动,确保安全与效率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