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是生猪养殖业最艰难的月份,全国生猪价格在当月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养殖户面临饲料成本暴涨、仔猪价格翻倍、母猪存栏锐减等多重压力,头均亏损一度达100元以上,成为全年猪价波动最剧烈的转折点。
从市场表现看,5月生猪价格从4月的9.33元/公斤飙升至11.27元/公斤,单月涨幅超20%,但养殖利润却被成本吞噬。玉米价格创1997年新高,每吨育肥猪饲料同比上涨150元,出栏一头肥猪成本增加40元。更严峻的是,仔猪价格同比上涨157%,二元母猪价格从800元涨至1200元,补栏成本陡增令中小养殖户陷入两难。
深层原因可追溯至2006年的行业低谷。当时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6%,导致2007年5月生猪供应缺口集中爆发。全国性物价上涨拉动猪肉需求,出口量同比增长18.9%,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黑龙江等主产省生猪存栏量骤降10.5%,外省采购量激增30%,形成区域性供应紧张。
这一波动直接影响了全年行情。5月后猪价持续高位至8月,但养殖户全年头均盈利仅70元,前期亏损需后期填补。值得注意的是,5月的价格峰值也催生了过度补栏,为2008年猪价暴跌埋下伏笔。
当前养殖业者需警惕价格周期性波动,合理控制存栏节奏。历史数据表明,供需平衡与成本管控是规避风险的核心,尤其在饲料价格与母猪存栏出现异常波动时,更需提前制定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