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于1989年1月正式建市,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新兴能源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依托,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绿色转型示范区。
- 历史背景:朔州建市与改革开放初期首个中外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发直接相关,标志着区域能源经济的崛起。
- 行政沿革:1989年前,朔州地区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从朔县、雁北专区到最终设立地级市,辖朔城区、平鲁区等2区4县。
- 经济定位:建市初期以煤炭为主导,原煤年产量仅2502万吨,2023年达2.33亿吨,居全国第三;电力外送规模从69.9亿千瓦时跃升至558.7亿千瓦时,成为中部电力外送枢纽。
- 绿色转型:近年来重点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1023万千瓦,构建“风光火储一体化”体系,打造“双1600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
- 城市发展:从能源保供到生态治理,森林覆盖率从建市初的9.35%提升至47.8%,右玉县从“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获评国家园林城市。
如今的朔州,正以能源革命为牵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集聚,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