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他人高考志愿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考生权益,还会面临法律严惩,家长、老师或同学都无权擅自修改他人志愿。
-
法律明确禁止篡改志愿
根据《刑法》第286条,未经授权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并修改信息,属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情节严重者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导致考生丧失录取资格,可能升级为"后果特别严重",刑期升至5-7年。若通过非法获取考生账号密码实施操作,还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真实案例警示
2021年河北某考生志愿被同学恶意篡改,作案者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2023年浙江一名教师因私自修改学生志愿被撤销教师资格并承担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对此类案件均从严处理,不留协商余地。 -
志愿填报自我保护要点
- 登录系统后立即修改初始密码,避免使用生日、手机号等简单组合
- 填报完成后务必点击安全退出,不在网吧等公共设备操作
- 开启短信验证或指纹二次验证功能
- 保存填报记录截图及系统确认回执
高考志愿关乎考生人生走向,任何第三方干预都可能涉嫌违法。如发现志愿被篡改,应立即报警并联系省级教育考试院启动志愿恢复程序,**时注意保存登录IP记录、操作时间等电子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