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考生权益,还会面临法律严惩,涉及以下关键法律问题:
-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未经授权登录并篡改数据,符合《刑法》第286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构成要件。若造成严重后果(如导致考生落榜),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获取考生账号密码属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违法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如牟利或造成重大损失),处3-7年有期徒刑。 -
民事侵权责任
受害者可依据《民法典》要求侵权者赔偿直接损失(如复读费用)和精神损害赔偿,法院通常支持此类诉求。 -
教育考试违规处理
即使未构成犯罪,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涉事人员将被列入诚信档案,影响今后参加各类考试或录取资格。
重要提示:考生务必保管好个人信息,发现志愿异常应立即报警并联系省级教育考试院,通过系统操作日志可快速锁定篡改者。法律对这类破坏教育公平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