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艾滋病现状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现存活HIV/AIDS患者总数达135.5万例,全年新增10.16万例,性传播占比超98%(异性73.4%、同性25.2%),男性感染者占比超七成,母婴传播率降至0.1%,但青少年感染与晚期治疗问题仍需警惕。
-
总体疫情规模与趋势
截至2024年底,全国现存活HIV感染者74.98万例、AIDS患者60.52万例,新增病例较2023年下降8%,但死亡人数上升至3.59万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数据表明,尽管新增感染速度放缓,但患者基数庞大且部分病例因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病情恶化。 -
性别与年龄差异显著
男性感染者占比76.2%(男女比3.2:1),AIDS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3.8:1),凸显男性高危行为干预的紧迫性。15岁以下感染者214例,虽较往年下降,但母婴传播93例及潜在隐蔽传播链(如性侵或输血感染)提示防控漏洞需进一步堵塞。 -
传播途径高度集中
性传播占绝对主导(合计98.6%),其中异性传播74,636例、同性传播25,615例。注射吸毒传播仅160例,反映禁毒成效,但“性+毒品”交叉风险(44例)仍需关注。安全性行为教育、PrEP(暴露前预防)推广及高危人群定期检测是阻断传播的核心。 -
防治成效与挑战并存
母婴阻断技术使母婴传播率降至历史低位,但晚期发现和治疗中断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专家呼吁扩大免费筛查、强化“检测-治疗-随访”全链条管理,并推进青少年性教育与反歧视宣传,以缩小防治缺口。
总结:中国艾滋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性传播主导、男性高感染率及青少年保护等难题亟待多维度干预。科学防控需结合精准宣教、技术推广与社会共情,方能迈向“零感染、零歧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