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中国艾滋病疫情呈现防控成效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全国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患者总数达135.5万例,其中新增病例10.16万例,较2023年下降8.0%,但死亡人数上升至3.59万例。异性性传播占比73.4%,仍是主要感染途径,而男性感染者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比3.2:1),凸显高风险人群干预的紧迫性。
-
总体数据与趋势:2024年新增病例数首次出现下降,表明检测与预防措施初见成效,但死亡人数增长7.4%提示部分患者仍面临治疗延迟或依从性不足的问题。现存活感染者中,HIV感染者74.98万例,AIDS患者60.52万例,病情进展防控需同步加强。
-
人群分布特征:男性群体占新增感染者的76%,15岁以下儿童感染214例,母婴传播仅93例(占比0.1%),反映母婴阻断技术有效性,但青少年性教育与老年男性无保护性行为干预仍需深化。
-
传播途径分析:性传播占绝对主导(合计98.6%),其中异性传播74,636例,同性传播25,615例。注射毒品传播(160例)和母婴传播的持续低位,印证了针对性防控策略的有效性,但“传播途径不详”病例(1,078例)提示检测覆盖仍有盲区。
-
区域与防治重点:四川、广西、重庆等地疫情高发,需强化地域性防控;青年学生和老年人感染比例上升,呼吁扩大免费筛查与PrEP(暴露前预防)推广。
当前数据表明,中国艾滋病防治已进入精准化阶段——新增感染下降与死亡上升并存,需在检测普及、治疗依从性、高危人群教育三方面持续发力。公众应主动了解传播风险,定期检测,科学防护,共同迈向“零感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