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农场的政策主要围绕生态农场、家庭农场两类主体展开,涵盖政策目标、补贴措施及实施要求。以下是核心内容:
一、生态农场政策
-
建设目标
到2025年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地方建设10000家,作为农业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
核心要求
-
家庭农场资格注册满5年,土地集中连片≥2公顷,化学氮肥用量较常规减少10%以上,农产品收入占比≥50%。
-
需远离工业污染源2公里以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25%。
-
-
支持措施
-
财政补贴 :包括耕地地力保护、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
-
金融支持 :提供低息**及贴息,降低融资成本。
-
技术支持 :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数字化管理等现代农业技术。
-
二、家庭农场政策
-
准入条件
-
需拥有农村户口,流转土地≥30亩且合同期≥5年。
-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
-
补贴与支持
-
财政补贴 :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支持。
-
税收优惠 :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
金融支持 :低息**及贴息,降低还款压力。
-
-
发展目标
通过政策扶持,提升家庭农场综合效益,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三、政策区别与申报要点
-
生态农场 :面向农业经营主体,需满足环保和资源利用要求,申报需通过环保部门或专家渠道。
-
家庭农场 :侧重农户经营,需具备农村户口,申报向当地农业部门提交。
以上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布局,通过多维度支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