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的是什么话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的嘱托堪称千古名句,核心内容包含三个关键点:①明确授权诸葛亮可取代刘禅自立为帝("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②高度肯定诸葛亮才能远超曹丕("君才十倍曹丕");③展现帝王临终托孤的权谋智慧(通过公开表态预防权臣篡位)。

一、遗言的核心表述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当着李严等重臣的面握住诸葛亮的手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种让渡皇权的表述在封建王朝史无前例。同时强调"君才十倍曹丕",既为后续辅政铺垫合法性,又通过公开对比魏国统治者设定道德标杆。

二、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政治考量
此时蜀汉面临三大危机:①新主刘禅年仅16岁且缺乏政治经验;②蜀国实力在三方中最弱;③诸葛亮掌控军政大权。刘备的遗言实质是权力制衡策略:通过公开承诺给予诸葛亮法理上的取代权,反而将其置于道德监督之下,杜绝"挟天子"的可能性。

三、影响深远的君臣博弈
诸葛亮听后"汗流遍体,手足失措",当即叩头流血表忠心,这个反应印证了遗言的双刃剑效果。此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辅政姿态,与刘备临终设定的话语框架直接相关。历史学家解读此为中国古代最成功的托孤案例,既保全了刘禅帝位,又最大化激发了诸葛亮的政治能量。

这段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展现了刘备作为政治家的深邃智慧——通过看似让渡权力的表态,反而构建起维系政权稳定的特殊契约。现代管理者可从中领悟:最高明的授权往往产生于看似放弃控制权的艺术表达之中。

本文《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的是什么话》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15775.html

相关推荐

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谁不能重用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 马谡不可重用 ,但诸葛亮未听从其劝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和北伐失败。具体信息如下: 核心结论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明确告诫诸葛亮,马谡虽博学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并强调需谨慎考察其能力。 背景与原因 刘备对马谡的评价基于实际战力与战略执行能力的不足。马谡虽擅长谋略(如七擒孟获),但缺乏实战经验,尤其在街亭之战中独断专行,导致失守。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赵云临终遗言有多可怕

​​赵云临终遗言“北伐!北伐!”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既是老将壮志未酬的悲鸣,也是蜀汉政权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更成为诸葛亮后半生无法挣脱的精神枷锁。​ ​这一声呐喊不仅揭示了赵云对刘备未竟事业的执念,还暴露了蜀汉北伐战略的致命缺陷,甚至间接加速了诸葛亮的自我消耗式北伐。 ​​个人悲剧与时代困局的共振​ ​ 赵云一生为蜀汉征战,却因“降将”身份始终未获刘备完全信任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历史上真有诸葛亮这个人吗

​​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其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发明家,其真实性与贡献被《三国志 》等正史明确记载,但民间传说与文学演绎(如《三国演义 》)中的“神机妙算”形象存在艺术夸张。​ ​ ​​正史中的诸葛亮​ ​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人,早年隐居南阳,因刘备“三顾茅庐”出山辅佐。他提出《隆中对 》战略,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任丞相后推行法治、屯田政策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一生最痛恨的人

根据权威信息源综合分析,诸葛亮一生最痛恨的人是 孟达 。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结论 多个高权威性来源明确指出,孟达是诸葛亮最痛恨的人,主要源于公私矛盾,包括孟达在关羽失荆州事件中的行为及后续投降曹魏的背叛。 关键矛盾点 公仇 :孟达在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因不发兵救援而触怒刘备,后投靠曹魏并反叛蜀汉,导致蜀汉失去荆州和上庸城。 私仇 :有说法称诸葛亮的姐姐可能死于孟达的攻城战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有娶了几个老婆

诸葛亮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她就是黄月英。 1. 黄月英的身份背景 黄月英是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其父黄承彦是当地名士。她虽以“黄月英”闻名于后世,但本名并无明确记载。黄月英不仅出身名门,且才智过人,尤其在机关术数方面颇有造诣。 2. 诸葛亮的婚姻选择 诸葛亮选择黄月英为妻,并非仅仅因为她出身显赫,更是因为她的才华与智慧足以与他相匹配。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以“一夫一妻”制闻名,从未纳妾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一生最怕的3个人

诸葛亮一生最怕的3个人分别是:法正、曹真和郝昭。 法正 : 智谋出众 :法正本是刘璋部下,后转投刘备,其智谋深得刘备信任。他帮助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并与当地世家大族建立联系。 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眼光对刘备的事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人品问题 :法正心胸狭窄,喜欢记仇,得势后曾报复得罪过他的人,但诸葛亮对此不敢多管,足见其对法正的忌惮。 曹真 : 军事才能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死前十二字遗言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闻名于世,而他临终前留下的**“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十二字遗言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引发了后人无尽的遐想与探索。这些遗言不仅体现了他对未来局势的精准预测,也反映了他对于身后事的深远考虑。 “水月主”这三个字被解读为预言了清朝的出现,因为“水”加上“月”可以组合成“清”字,这似乎预示着一个以“清”为名的新朝代将会崛起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睡过的女人

仅黄月英 根据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诸葛亮一生仅娶过一位妻子,即黄月英。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婚姻状况 诸葛亮与黄月英是唯一明确记载的合法配偶。两人因黄月英的才学和父亲黄承彦的推荐结为夫妻,婚后生活幸福且未纳妾。 关于“黄月英容貌”的争议 《襄阳耆旧记》等史料记载黄月英容貌丑陋,黄承彦曾以“小女头发黄,皮肤黑,奇丑无比”形容她。 《三国演义》则通过“丑女”或“黄阿丑”等称呼淡化其外貌特征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死前12个预言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12字预言“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被后世解读为跨越千年的精准预测,不仅暗指清朝康熙帝的崛起,还预言了武侯祠的修缮者宋可发,展现了其超凡的预见力与历史神秘性。​ ​ ​​预言内容与拆解​ ​ 十二字预言通过字形拆解被解读为“清康宋”: “水月主”合为“清”,象征清朝; “庚不大”组合为“康”,对应康熙; “盖十八”解为“宋”,指向修缮官员宋可发;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死前留下12字遗言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12字遗言“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被后世视为神秘预言,不仅暗藏对蜀汉未来的忧虑,更在千年后与清朝康熙年间的历史事件惊人吻合,展现了其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忠诚精神。​ ​ ​​遗言内容与背景​ ​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前,向后主刘禅递交遗表,除劝诫其“清心寡欲,约己爱民”外,还留下12字刻于石碑:“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据传,刘禅将其藏于武侯祠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刘备晚年想除掉诸葛亮是真的吗

刘备晚年想除掉诸葛亮的说法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 ,更多是基于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解读。尽管一些记载和传说中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但这些往往经过后人的艺术加工与演绎。 刘备在临终前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确保权力平稳过渡给儿子刘禅,其中包括托孤于诸葛亮,并同时任命李严为副手以制衡诸葛亮的权力。这表明刘备对于诸葛亮的权力有着一定的防备心理,但他同样深知诸葛亮对于蜀汉的重要性及其忠诚度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庞统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

庞统在临终前曾对刘备说:“你被诸葛亮给骗了。”这一说法虽然出自《三国演义》,但背后却蕴含着庞统对诸葛亮战略意图的深刻质疑,同时也折射出蜀汉内部复杂的政治博弈。 庞统与诸葛亮的关系 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重要谋士,两人分别以“凤雏”和“卧龙”著称,能力不相上下。两人性格和处事风格截然不同:庞统性情急躁,主张速战速决;诸葛亮则更为谨慎,强调稳扎稳打。这种差异在刘备集团内部引发了微妙的关系张力。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刘备死前在何处托孤于诸葛亮

​​刘备在临终前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白帝城托孤”,其核心在于刘备以“君才十倍曹丕”的极高评价,将蜀汉政权与幼子刘禅的未来全权托付,并留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震撼遗言,成为千古君臣典范。​ ​ 白帝城托孤的背景与夷陵之战密不可分。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发动伐吴之战,却在猇亭遭遇陆逊火攻惨败,退守白帝城后一病不起。此地原名鱼复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死前最想杀死的人

关于诸葛亮临终前最想杀死的人,需结合历史记载与文学作品分析: 结论 :历史记载中诸葛亮未明确提及要杀魏延,这一说法主要源于《三国演义》的虚构情节。真实原因可能与魏延的军事才能和性格特点有关,但具体动机存在争议。 详细分析 : 历史记载的真相 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临终前并未在遗书中提及杀魏延的意图,反而对魏延表示信任,希望其继续辅佐蜀汉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为什么后期不帮刘备了

诸葛亮后期未全力助刘备一统天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性格差异与信任度变化 : 刘备与诸葛亮在性格和政治目标上存在差异。刘备后期更倾向于让法正、庞统等主张他称王称帝的谋士随军,而将诸葛亮留在后方处理内政。 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度可能因某些事件或决策而发生变化,不再完全依赖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战略失误与用人失察 : 诸葛亮在战略规划上存在失误,如《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两路出兵北伐的策略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关羽墓中的两具女尸是谁

关羽墓中的两具女尸身份经考古研究证实,​​并非民间传说的貂蝉或妻妾,而是古代盗墓贼​ ​。这一结论通过科学手段(如碳十四定年法)和墓葬结构分析得出,揭示了历史真相与传说间的巨大差异。 ​​科学鉴定推翻传统猜测​ ​:两具女尸的死亡时间早于被埋入墓中的年代,排除了她们作为关羽亲属或侍从的可能性。考古专家发现其遗骸位置与穿着均不符合陪葬礼仪,反而与盗墓行为特征吻合。 ​​民间传说的谬误​ ​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最痛恨哪位女人

​​诸葛亮一生最痛恨的女性是祝融夫人​ ​。作为南蛮王孟获的妻子,她不仅武艺超群(连赵云都难以取胜),更以智谋多次挫败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最终迫使诸葛亮使用不光彩的手段才将其生擒。​​这场交锋暴露了诸葛亮罕见的失态与无奈​ ​,成为其军事生涯中极具争议的一页。 ​​祝融夫人的威胁性远超预期​ ​。她擅长飞刀百发百中,曾生擒蜀汉大将张嶷、马忠,甚至识破诸葛亮的诱敌之计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十大超级预言

诸葛亮被广泛认可的预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中部分预言因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的结合,被赋予了神秘色彩: 一、关于个人命运的预言 儿子诸葛瞻难成大器 诸葛亮在信中评价儿子诸葛瞻“早熟难成器”,最终因轻敌战死,验证了这一预言。 自己结局的隐喻 民间传说中“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暗指其一生忠诚却难挽蜀汉覆灭的命运。 二、对历史大势的预判 三国鼎立格局的预言 《隆中对》中诸葛亮精准分析天下三分之势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吕布死后谁占了貂蝉

​​吕布死后,貂蝉的最终归属在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但野史和文学作品中存在多种说法,主要包括被曹操收编、赐予关羽后自尽、出家为尼或隐退等版本​ ​。这一谜团因史料缺失而众说纷纭,但核心争议围绕“权力接管”与“名节保全”展开。 ​​曹操收编说​ ​ 吕布败亡后,貂蝉作为战利品被曹操带回许昌。曹操素有收纳他**妾的记载(如邹氏、杜氏),野史称貂蝉可能被其纳入府中,或用于政治笼络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诸葛亮墓为什么没人敢盗

诸葛亮墓之所以历经1700多年从未被盗,主要归因于其独特的薄葬传统和诸葛亮在历史中的崇高威望。这种未被盗掘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薄葬传统:无陪葬品 诸葛亮生前崇尚节俭,遗命薄葬,要求墓穴“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上表后主刘禅,说明自己一生清廉,无多余财产,因此葬礼也从简。这种薄葬方式使得墓中无金银珠宝等陪葬品,自然不会吸引盗墓贼的光顾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