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课程类型、考核方式及学校规定,具体如下:
一、考核方式分类
-
考试课程
-
无实验课 :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等)占40%
-
含实验课 :期末考试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20%
-
-
考查课程
- 由任课教师综合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试等评定,无固定比例
-
体育课
- 通过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外锻炼综合评定,因病免修者可视为及格
-
实践类课程
-
校内实训 :态度占10%,知识考试占30%,操作技能占60%
-
校外实习 :过程表现占70%,实习报告占30%
-
二、成绩评定标准
-
总评构成
- 多数课程采用平时成绩(30%-50%)+期末考试(40%-60%)+实践考核(10%-60%)的混合模式
-
及格线
- 以60分为及格标准,部分学校采用五级制(59分以下不及格)
-
过程与结果并重
- 除考试外,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实习成果等均纳入考核,严重违纪者可能直接不及格
三、特殊规定
-
免修课程 :部分课程允许免修,成绩按学校指定方式评定
-
成绩换算 :五级制成绩可按90-100分(优秀)、80-89分(良好)等区间换算为百分制
四、注意事项
-
成绩需经教务系统记录,任课教师需提前公布评定标准
-
通识课、基础课等大范围考试,若不及格率超过40%需报告教务处
以上信息综合自各高校及课程考核通用规范,具体以学校实际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