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江苏、浙江)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自2023年起已使用全国新高考Ⅰ卷,但选考科目仍由本省自主命题,形成“全国统考+省内自命题”的混合模式。这一调整标志着两地告别多年自主命题历史,融入全国统一命题体系,旨在提升公平性与可比性,同时保留地方教育特色。
-
全国卷与自主命题的混合模式
江浙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采用全国新高考Ⅰ卷,与广东、山东等8省共用同一套试卷,确保核心科目评价标准统一。而物理、历史等选考科目(江苏为“3+1+2”模式,浙江为“3+3”模式)仍由本省命题,以适应地方教学实际。例如,浙江独有的“技术”科目继续自主命题,体现差异化需求。 -
改革背景与教育公平考量
两地长期以高难度自主命题著称,但过度差异化导致跨省比较困难。转为全国卷后,高校招生可更直观对比考生成绩,优化名额分配。例如,2024年抽样数据显示,江浙考生在全国Ⅰ卷中总分稳居前列(浙江288.44分、江苏281.80分),印证其基础教育优势。 -
对考生与家长的实际影响
全国卷难度相对江浙原命题更稳定,但竞争格局未变——录取仍按省内排名。家长需关注本省赋分规则及选科策略,例如江苏物理/历史按原始分计入总分,而化学等科目则赋分制。全国卷的题型变化(如数学增加开放性试题)也需针对性适应。
提示:江浙高考改革是动态过程,未来可能进一步调整科目或命题方式。考生应密切关注本省政策,平衡全国卷的共性要求与选考科目的个性化准备,以应对“统中有分”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