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即通过优化制度体系、融合内外人才资源、激活创新动能,提升国家在全球人才争夺中的核心地位。
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需依托系统性制度建设。现代人才制度不仅要开放包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引才机制,如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国际人才居留手续,更要保障公平性,避免本土与外来人才间的内耗,通过制度设计促进两者合作互补。例如,深圳通过税收优惠和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为本土孵化的人才提供对接国际资源的机会。
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是构建比较优势的根基。强化基础学科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为高端人才提供实践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衔接。如北京怀柔科学城依托大科学装置集聚国际团队,同时反哺本地科研人才成长,形成人才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动态调整政策,提升环境适配度尤为重要。除经济激励外,更需注重生活品质与文化包容性。新加坡通过建设国际化社区、提供多元文化服务提升人才粘性;上海临港新片区则推出医疗、教育配套政策,解决外籍人才家庭后顾之忧,从“引得进”转向“留得住、用得好”。
全球化背景下,单一优势难以持久,需持续优化制度弹性。当前,中国正以“三位一体”战略联动教育、科技与人才,建立世界级人才高地。未来需进一步破除行政壁垒、强化数据驱动的人才评估体系,最终形成动态可持续的全球人才竞争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