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国家公园已正式获批设立,成为我国第二批国家公园之一,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建设迈入新阶段。该公园整合14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1932平方公里,以全球同纬度稀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核心,涵盖5000余种野生动植物,包括金斑喙凤蝶、鳄蜥等珍稀物种,同时依托“天-空-塔-地-井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智慧化管理,为区域碳汇研究与生态补偿提供科学支撑。
南岭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具有全球代表性。作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其森林覆盖率高达92.48%,原生植被占比超37%,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关键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调节的天然屏障。公园内发现的海南鳽、白鹇等物种,印证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而石灰岩岩溶地貌和“山字型构造体系”更赋予其独特的地质科研价值。
科技创新是公园管理的核心亮点。全国首套“通量塔群+关键带观测井”立体监测平台已落地,通过135米高塔与5座副塔实时采集碳通量数据,结合1250台红外相机和3.4万条野生动物影像,构建了覆盖生态全要素的数据库。这一体系不仅支撑国家公园的精准保护,还为碳交易机制提供区域范本。
社区共建机制凸显公益性。公园范围内试点清退小水电、改造生态博物馆,并规划特许经营与生态旅游线路,推动原住居民参与自然教育、研学活动。例如依托南岭森林生态站设计的青少年独立营,将物种调查、无人机应用等科技体验融入课程,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南岭国家公园的设立,是我国践行“生态保护第一”理念的又一里程碑。未来,它将以智慧化监测网络为依托,持续探索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平衡路径,为全球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