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清凉寺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的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90年),以“佛教艺术瑰宝”与“五台山南大门”著称。寺内三菩萨壁画曾名扬天下,后流失海外;独特的“八翅大钟”可奏八音,建筑群掩映于古木翠柏中,与清凉河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兼具历史、艺术与生态价值。**
行唐清凉寺坐落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占地13.7亩,三座大殿呈南北轴线分布,前殿、中殿、后殿分别供奉不同佛像,钟鼓楼对称而立。后殿北墙原绘有三尊菩萨主壁画,其眼睛嵌珍珠、心窝置铜铃与铜镜,衣带飘逸如飞,可惜1926年被英国人购藏于大英博物馆。寺内“八翅大钟”由八块组合铸成,敲击不同翅部可发出八种音律,僧人曾以此演奏乐曲。
清凉寺因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成为古代僧侣前往五台山朝圣的“歇脚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七月初六,香客商贾云集,形成独特庙会文化。寺院南侧200米处有两座小石塔,与主寺构成佛教圣地格局。清凉河原名“清水河”,因寺得名,河水清澈蜿蜒,最宽处达千米,形成葫芦状湖泊,滋养周边磁沟村等村落。
作为金代至清代多次重修的古刹,清凉寺现存30余块石碑记录修缮历史,明永乐年间曾大规模重建。其建筑艺术融合北方庄严与南方精巧,塑像、壁画与钟鼓设计均体现佛教“佛心圣明”的寓意。如今,寺院虽历经战火,仍以深厚文化底蕴吸引游客探访,成为行唐县文旅融合的重要名片。
若计划探访,建议结合清凉河自然风光与周边磁沟村民俗文化,感受千年古刹与田园生活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