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是指依法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其他权利归属的法律行为,其核心法律依据包括《宪法》《土地管理法》《民法典》及《农村土地承包法》,旨在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规范土地管理。
-
《宪法》基础性规定
宪法第10条明确土地所有权归属: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和城郊土地除法律规定属国家外归集体所有,为确权提供根本法律框架。 -
《土地管理法》细化规则
该法规定土地登记制度,要求县级以上政府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使用权,并明确争议处理程序(如第14条集体土地争议解决机制)。 -
《民法典》物权保护
物权编确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第210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设立与登记效力,强化确权后的法律保障。 -
《农村土地承包法》专项规范
针对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明确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义务,要求签订书面合同并登记造册,确保农户长期稳定的土地权益。
提示:土地确权需结合地方性法规及政策文件,如遇权属争议应及时申请行政调解或司法诉讼,避免权利受损。